近年来,天津渤海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坚持“立足化工、面向社会、服务经济”的办学宗旨,集合集团资源禀赋优势,吸纳社会职教资源,为渤化集团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研发机构多方合作,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化工特色的集团化办学创新之路。
传承工匠精神 组建“双栖”教师队伍
职教集团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双栖”教师培养体系。形成了一支由中科院院士挂帅,知名专家为顾问,以教授为领军,以双高(副教授、高工)为专业带头人,以双师型副教授为骨干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目前,职教集团有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教学名师10人,名校长1人,工匠精神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传承。
同时,大力推行新教师“上岗、适岗、胜岗”三阶段的培养机制建设,建立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推进在岗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实践的管理制度。积极选聘渤化集团所属大中型企业的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任教,目前总人数已近300名。
校企深度融合 共建实训基地
职教集团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着力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进行基础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的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学习为主;校外实训基地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师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共同开发标准体系 弘扬百年化工传统文化
通过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建立专业标准;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进课程、进课堂,建立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标准;建立学院、行业、企业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构建促进职教集团全面发展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全面打造了专业文化、实训文化、育人文化、团队文化和大赛文化品牌,用化工文化的软实力教育和影响师生,培养职工和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新时代侯德榜的传人。
创新体制机制 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通过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整合多方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职教集团建设的突破性发展。职教集团继2015年7月举办了京津冀石油和化工行业产教对接会,成立了京津冀石油和化工行业产教对接联盟,2016年5月举办了现代职业教育国际产教对接会之后;于2017年5月年成立了EPIP国际教育联盟,推动国际间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育事业发展。
职教集团始终坚持行业办学方向,依托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构建了渤化特色的现代化工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共同制订科学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渤化职教中-高-本-留人才培养“立交桥”,支撑了渤化集团乃至石化产业的人才需求具有鲜明的行业集团化办学创新特色。
产教融合走出去 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在天津市教委的支持下,天津渤海化工职业教育集团通过政、行、企、校、研的多方联动,构建了多项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出台了《天津渤海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国际化行动指引》,指导职教集团国际化合作。
积极拓展境外合作办学渠道,开展国际合作交流。2016年3月,职教集团在泰国大城府建立的“鲁班工坊”正式挂牌成立,为我国职业教育输出提供了案例经验。不仅得到了大多东盟国家的认可,也得到了一些相关国家专家的认同。
天津国际化标准的“729”乒乓球装备推广至泰国,与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项目陆续在鲁班工坊建设。未来天津将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加速推进“鲁班工坊”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