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提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特高”计划),建设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职学校。如何实施中国特色骨干专业建设计划?在日前举行的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工作暨骨干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实践者分享了各地经验。
5月16日,在华为“大学生ICT大赛2018全球总决赛”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的三位学生陈昌明、黎利聪、潘梁华一举夺得一等奖。据悉,此次大赛共吸引中国、英国、西班牙等32个国家800余所高校的4万余名大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多所985、211高校及本科、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比赛,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能在大赛中脱颖而出,陈昌明有着深刻的体会:“高职院校更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与企业的产业标准对接紧密,在比赛中,我们更加得心应手。这也充分说明企业需要更多高技术高技能人才。”
“ICT(信息、通信和技术)是深圳的重要产业,华为、中兴、腾讯这些行业大公司都在深圳,我们与他们都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日前,在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办、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工作暨骨干专业(群)建设研讨会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孙湧表示,作为一所信息技术类职业院校,提升学校专业群内涵建设的抓手就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骨干专业与产业同频共振
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据全国高职高专校联会议副秘书长童卫军介绍,近3年来,各地紧紧围绕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瞄准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型产业布局,建设了3930个专业,有效支撑服务地区产业发展。
童卫军分析,从骨干专业大类布局看,装备制造大类、财经商贸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布点均在10%以上,与现代产业布局基本吻合。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应若平介绍:“湖南是以专业群来统筹所有高职学院的发展项目投入。”针对此,湖南高职院校把专业群的起点定位于优化专业布局上,着力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学校办在开发区中间。“我们要求每所高职学院构建5个左右的专业群,使专业设置聚焦各自服务领域特别是与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深度对接。这个工作非常不容易,因为调整专业就意味着一部分老师和过去的专业资源重新洗牌。”基于此,湖南省高职共淘汰落后专业54个,新增专业30个,构建专业群292个,专业布局与湖南新兴产业对接度大幅提高,覆盖了湖南20个新兴产业链。
与此同时,其他地方、院校也开展了专业布局调整。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祝玉华介绍,该校在专业群建设上实现了机制创新,通过强化融合促发展。“在融合中我们倡导四个融合:把企业技术需求融入专业,把企业技术力量融入团队,把校内专任教师融入企业,把学生发展融入教学。”
把老师“扔”到企业的大海中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不久前,国家教育部六部委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两个文件形成政策组合拳。
如何推动校企深度融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温贻芳分享心得:“如何实现既能搞好生产,又能锻炼教学能力,就要把老师‘扔’出去,扔到大海去捕鱼,大海在园区、在企业,捕鱼是真正能够为企业做项目,在做企业项目的同时,又能转化成教学案例,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进行顶层设计,最终落脚点在学校专业群和专业建设上。”
会上,童卫军列举了一串数字,在开展的几千个骨干专业中,有690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现代学徒制试点联合培养人才。
童卫军分析,无论是骨干专业建设还是优质校建设,都围绕着一条主线开展,那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浙江省的石化产业在全国产值排第四位,而宁波市又是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据估算,“十三五”期间,乙烯产业将带动近4000亿元的经济增长产值。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彭振博介绍,目前,国家提倡绿色产业发展,不进行高质化的处理,乙烯副产物无法满足绿色石化发展需要。基于此,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政产学研共建的“宁波市乙烯工程副产物高质化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作为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该校孙向东教授2005年开始研发,通过产教融合,在技术上推动当地恒河材料公司从零起步到目前年销售额26个亿,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优的行业龙头企业。与此同时,孙向东还把产业科研成果创业转化成教学项目,打造出国家精品课程,他本人也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可以说协同创新成就了名师,名师又带领团队将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向新的高度。”彭振博介绍。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良军介绍,该校充分利用了唐山市政府放管服政策,自主引进高层次人才,5年来共引进18人,其中国内重点大学硕士以上5人、海外4人,企业中高级工程师9人,优化了师资结构。同时,该校还实行了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共建混合所有制合作企业,与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混合所有制机器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按照校企双主体育人的需要,共同确定产品结构、生产方式及管理模式。在这里,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也是双向聘用,师生共同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技术创新。
学校期待有更多办学自主权
“职业教育发展现在越来越依靠地方的自觉和作为,全国齐步走的做法越来越少,资源和权利,尤其是资源越来越多地直接分配到地方,由地方统筹。”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职发展处处长林宇表示。
林宇介绍,教育部将启动实施“十百千”产教融合行动计划,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遴选10个左右省份、100个左右城市、1000家左右示范职业学校(职教集团)和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
在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还遇到哪些问题?
“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还有待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喊了很多年,政府非常努力,学校也非常吃力,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或者利益机制还没有构建起来,要建立长效持续的合作关系,就有点难了。”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俊平反映。
“要想推动高质量高职教育的发展,项目经费方面要给予进一步支持,此外,我还想呼吁,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首先,要有高质量的生源;其次,在高职院校,老师很努力地教,学生很优秀,企业也特别愿意要,但是工作后和本科生在待遇和地位上的差异实在让人心里不平衡。希望对职业院校师生给予更加公平的待遇。”祝玉华深切呼吁,她认为,如果解决这两大瓶颈,高职院校会长上翅膀飞得更高。
“‘特高’计划将是后示范时代的引领,中国特色和高水平就是引领的方向。我们要坚定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办好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这两点做到了,就是世界一流,就是世界标准。”林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