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升级:固什么“本”,强什么“基”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04月26日 14版)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30日 点击数:1,222 字号:【

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逻辑起点,是对接社会需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桥梁和纽带。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唯有与产业同频共振,不断促进其优化升级,职业院校发展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新时代高职院校要走固本强基的专业升级道路,培养可靠接班人是“本”,固本,即固素质、素养、价值观;培养合格建设者是“基”,强基,即强知识、能力、技术技能。

重塑专业升级“五重”理念

  新理念决定新思路。高职专业升级是系统工程,要以“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双创融合”总体原则贯彻始终,从“理念重塑、课程重构、教研室重组、校企重叠、过程重诊”五个方面确立新时代高职专业升级的总体思路。理念重塑:重塑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观。加快制定高职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标准体系,完善学生、老师、雇主、校友等共同参与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体系,在充分尊重“教育规律与职业规律相统一”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掌握一技之长;课程重构:重构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对专业设置进行前瞻布局和动态调整,基于新产业、新岗位的人才核心素养和能力加快课程升级,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融入课程;教研室重组:产业升级背景下的技术技能人才不仅掌握某一项专业技术技能,还需具有处理复杂工作情境的综合职业能力。打破传统教研室以学科为背景的组成方式,根据岗位新能力组建各专业学科的混编教师团队;校企重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典型企业为主体,升级校企合作方式。支持引导企业与职业院校以多种方式共同参与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生产要素与教学要素全面融合;过程重诊:升级技能教育评价体系,让职业教育回归本真。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体系,把关注点放在衡量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对创新竞争力提升、对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实际贡献上。

紧扣“双师、双能、双语”要素

  打造“双师”教师团队。为了能强基,向学生有效教授专业知识、岗位能力、技术技能,教师需具有学校和企业双重身份,教师在学校是有编制的老师,在企业是有岗位的工程师,只有如此,高职的教学才能紧贴企业用人需求,及时把握市场人才结构变化的趋势;为了能固本,向学生有效传递岗位素质、技术素养、核心价值观,教师需具有专业与思政双重身份,一方面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另一方面教师还是价值引领的传播者。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建设“双能”实践平台。高职专业的升级,作为学生实践的实验、技术平台的升级不可缺位。“双能”型实践平台建设要把握好二个结合。一是教学与科研结合。实验、技术平台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桥梁,高职院校要瞄准行业企业普遍关注与领先的关键技术,建设支撑教学与应用技术研究双功能平台,组建教学与技术创新双功能团队,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组织、引导师生研发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项目,实现项目与技术成果充分转化为教学资源;二是实践与创新创业结合。升级后的实验、技术平台应具备技能实践、创新创业双重功能。建立“实训+创新创业”一体的实训平台,把学生专业实训与专业创新、创造有机整合在一个平台内,打造训创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参与创造实践中产生乐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推动“双语”课程教学。为了能培养固本强基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高职的课堂教学要大力推动“双语”教学,高职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业务水平及技术实践能力,善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的业务语言;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价值观,自觉把工匠精神、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善用学生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思政语言,努力使学生感觉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围绕“课堂革命”主线

  实现教学要素与生产要素的同步升级,高职院校的教师迫切需要来一场心灵革命,一切从学生出发,着力转变课堂观念,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好地满足企业岗位发展的需求。高职教师不仅需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能力,更需要始终确保具备对接行业企业发展的专业技能,即不仅是教学专家,更应是企业专家。内容革命在教材。随着人工智能、工业4.0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高职教材的内容很难满足学生未来岗位、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编写的教材必须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教材内容要与新岗位、新技术、新技能无缝对接,保证高职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先进性和职业性。方法革命在教案。高职课程的设计要体现职业需求,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毕业走上岗位就要能胜任工作,因此高职的课程设计必须围绕典型产品、贴近职业岗位需求,融入企业生产关键技术和标准形成教学设计方案。技术革命在教室。生产性是高职教室的首要特征,高职院校课堂技术革命关键在教室。职业院校要通过校企共建加快校内教室、实训室的生产性功能改造,不断加快校外生产性教室、实训室建设。服务和管理革命在教风。以服务强质量,以管理保质量,高职院校课堂服务和管理革命的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教风。职业院校要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在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怎么保证课堂有效教学方面重点发力,要紧扣实际工作中的技能点(模块)及要求,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内理论学习与企业顶岗实践对接,提高学生、社会、用人单位、政府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温贻芳,系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