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进入教育领域,引发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个性化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隐私保护、伦理问题以及信息泛滥问题的担忧。
“科技技术跟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两面性。科技给我们教育带来现代化、智慧化的同时它也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包括伦理、道德和新的社会秩序的影响。”12月4日,在GES未来教育大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表示。
科技使师生关系冷漠化?
郑庆华指出,在教育和科技融合中,怎样对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是一个根本问题。
“在互联网教育当中,所有人的脸、表情这些基本的数据都会被采集下来。问题在于这些数据怎么利用?以及动机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这些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带来的问题。”郑庆华进一步分析。
郑庆华指出,要正确引领,把科学技术正面地应用到教育当中,而不是去研究人的隐私,让科学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人,引导人,引领人。
他说,从国家层面、大学层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对隐私的新的定义、新的范式以及它的内涵和外延。并更多地去分析伦理、隐私等这些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从而做到有选择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而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建会看来,当科技进入教育领域,首先应关注到的负面价值就是师生关系有可能出现冷漠化。
“比如说多媒体技术,MOOC(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技术大量使用,使得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二元关系变成了教师、机器、学生三元关系,这在空间上限制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使得学生无法直接感受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逐渐地变为没有感情色彩的信息接受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师生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师生关系逐渐冷漠化,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受到严重的影响。”李建会表示。
另一个引发担忧的问题,则是信息过量和信息污染导致学生压力增大,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李建会指出:“由于互联网、多媒体等强大的展示和传递功能,学生接受的信息大幅度增加,虚假信息泛滥,冗余的、垃圾的信息到处充斥,色情、暴力、种族歧视、谣言等信息泛滥,导致学习者的压力增大,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从文化的宏观层面,李建会还担忧可能会产生文化霸权。“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对自己的文化和理念进行宣传,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产生无形的巨大影响,形成文化霸权,达到文化殖民的目的。”他说。
科技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与人们普遍认可的科技能促进教育公平相反,李建会关注到,在某些情况下科技可能会造成教育的不公平。
“科学技术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我觉得很多情况下是这样,比如MOOC可以打破阶层和地域限制,使教育资源欠缺地区快速便捷地获得教育资源。但现代教育技术也可能加剧这种不公平,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可以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而不发达地区可能使用不到这些技术。”他说道。
虽然科技对教育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发挥科技的正面意义,服务于教育和人。
在信息化背景下,工信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德文建议,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人们能够用得上,用得起互联网。推进普遍服务,越是贫困地区,国家投入越多。
李德文说,科技能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通过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优质资源带入老少边穷地区。“但现在存在一个问题,现在主要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发动方式,作为教育的组织部门怎么自下而上、整体联动,这是一个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