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思政“金课”,培育时代新人

作者:郭彬 来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 点击数:1,001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国家对思政课的重视,对思政课质量的关注,对思政课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寄予厚望。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为打造思政课“金课”提供了基本遵循。天职师大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特别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青年学子重要勉励重要指示精神,在铸魂育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中,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

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在如何打造思政“金课”,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

一、以“内容为王”,做到铸魂育人

打造思政课“金课”,核心在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内容”是思政课教学的“灵魂”。“理论性”是思政课的本质要求,“思想性”“价值性”“科学性”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首先都必须遵循和服务教学内容,反之,课堂就成为了一味迎合学生趣味而把思政课大众化、庸俗化和娱乐化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如果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具备“理论性”“思想性”“价值性”“科学性”,不能满足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求,不管采用何种手段都无法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因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在理论深度上下功夫。要用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透彻讲明白,从而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信、真懂、真干。其次,要在思想高度上下功夫。思政课是触及灵魂深处的课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的引领。在课堂上,亲近经典、走进经典、品读经典,向学生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三,要在价值引领上下功夫。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和解决热点与难点问题,既要做到正面说理,传播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直面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潮和言论,并以理性的高度剖析这些错误的本质所在,研判和分析它的危害性,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第四,要在科学实效上下功夫。要在讲清楚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科学必然性的同时,立足中国近代以来的斗争史、近百年党的奋斗史、新中国的发展史、改革开放的探索史,植根中国大地,勇于回答时代课题,善于运用不断发展的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以“学生为本”,做到立德树人

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教学效果最终也要通过学生体现出来。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首先,思政课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与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切相结合,按照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规律和接受特点,走进学生心灵,寻找共同话题,把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与时代课题、焦点问题、成长话题结合起来。比如我校是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对学生侧重技术技能型的培养,那么在思政课上就可以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技术相结合,在讲授“五位一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时,就可以先以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切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度,找到共同话题,然后再循序渐进地讲清楚思政课的学理性内容,从而使思政课产生亲近感、亲和力和吸引力,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进入学生的头脑,内化为他们的“三观”,进而指导他们的实践,最终外显为自觉的行为。

其次,思政课需要针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特点,选取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的挑战度。在经过努力认识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和学习任务后,特别是用思想政治理论的逻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带来切实的获得感、成就感。比如在学校组织的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教研活动中,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习到的知识和理论在广度、深度上的层级,结合学生已学习到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化思政课内容的阶梯式要求,在大学课堂上深化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哲理要求,提出能够提升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挑战性内容,使学生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所收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三,思政课教学语言不能过度学术化,要用贴近学生实际的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课程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既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又要提升语言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坚持用健康的、有益的、流行的生活话语讲理论。把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同生活教育、社会适应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要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会被学生接受。

第四,思政课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要通过翻转课堂、沉浸体验、参观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可以与学生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各学院开展的爱国教育实践活动、少数民族座谈会、校史展参观等活动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将思政课的内容和要求贯彻其中,启发、引导学生亲自体验、主动参与、积极探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实际情境”和“现实活动”验证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实践性,并运用科学真理研究、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的实践中丰富知识、坚定信仰、提升自我,最终达成学以致用和知行合一的价值指向。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的魅力,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抽象的理论,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校应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平台,使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三、以“方法为要”,做到入心入脑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传播教学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思政课教学方法不是固定僵化、一成不变的,应体现时代性、先进性。除依据教学环境、教学主题、教学主体、教学内容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还应适合学生特点、把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具有现代气息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构筑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和认同感,提高思政课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新颖性,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理论探求的欲望,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深深影响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模式、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思政课教师也应该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造和升级,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习惯和接受信息方式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因此,思政课应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手段,广泛运用多媒体、慕课、微课、教学APP等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手中的手机逐渐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机”。要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变抽象的“基本原理”为具体的“生动道理”,满足学生对思政课知识诉求和价值诉求的需要,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

以上是本人结合日常教学对打造思政“金课”的一些浅显认知,当然,打造思政“金课”的方法和路径还应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究,如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学生评价机制的多元化等等,总之,建设思政课“金课”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提升思政课堂的高效性,努力让思政课成为让学生喜爱、充满获得感、终身受益的“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