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职业学专业建设规划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4日 点击数:1,876 字号:【

武威职业学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格局、办学水平和发展方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关系学院全局及长远发展的重要工程。科学地规划专业建设,是我院谋求发展、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现根据学院发展总体目标、办学定位和特色,瞻顾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特制定我院“十一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               
(一)主要成绩
1、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的专业数由2003年的5个增加到22个,涵盖了高职高专指导性目录中的7个一级专业大类和13个二级专业类。13个二级专业中制造专业大类4个、电子信息专业大类4个、财经4个、艺术设计传媒2个、文化教育5个、旅游2个、土建1个。形成了以制造、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为主,以财经、艺术设计传媒、文化教育等大类专业为辅的专业布局。
2、全面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使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适度培养“基础性”、“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本着“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2005年修订了18 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市场营销、烹饪与营养、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四个专业的学制由三年制改为二年制,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和就业需要。
3、加大投入,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几年来,对新上专业投入120万元的建设经费,建成各类实训室9个,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使教学条件大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建设。
4、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构筑专业建设需要的人才平台。目前,我院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含在读)教师21人;副教授 39人; 省级优秀教师 5人,武威市骨干教师8人。
(二)存在问题
我校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专业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的整体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重点专业和特色创建工作有待加强,部分专业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改造和调整任务还比较艰巨。
2、专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有的专业尚缺乏优势学科的支撑,各专业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改革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不够深入,实践教学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4、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为基础,调整、改造原有专业、巩固和发展现有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扶植新专业,主动拓展人才服务范围,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布局。
     三、专业建设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针对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要求,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采取有重点、分层次、滚动建设的办法,重点发展经济发达地区便于就业的专业群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评选特色与重点专业,以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以二产为主,向一产、三产拓宽专业,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
(二)具体目标
1、调整、改造原有专业  根据学院《三年制专业教学计划制(修)订指导意见》所规定的修订依据、指导思想、原则、课程设置的要求调整改造原有专业,所有三年制专业实行“2.5+0.5”(即5个学期在校学习,1个学期在企业实习)模式;在课程设置上重新进行了选择、整合,使原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适应社会对人才能力结构需求的变化。
2、巩固和发展现有专业。根据当地实际和我院特点,现有的文化教育、计算机、旅游和财经类人才在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师资、设施等优势办出2—3个重点专业,以利于我院可持续发展。
3、创办新专业。 按照优化专业结构体系,拓宽专业内涵,活化专业方向,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扶持和发展新兴交叉专业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拟申办新专业10个,申办专业方向主要参照“专业分类结构”(见本件四),以制造、电子信息、财经、艺术传媒、旅游、农业经济等专业门类为主,到2010年,专业数量达到30个。
4、建设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在现有和新建专业中,建设10-15个院级重点专业,在此基础上创办2-3个特色专业,并申报省级重点专业。到2010年左右基本形成专业结构合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需求、专业数量与学院规模相适应、专业水平普遍提高、专业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格局,提升学院整体水平。
四、专业建设的体系结构
(一)专业分类结构
1、制造类:主要专业方向为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同时向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领域拓展。
2、电子信息类:主要专业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向动漫设计与制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应用技术、图形图像制作等专业领域拓展。
3.财经和旅游类专业:主要专业方向为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同时向物流管理、金融与证券、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等专业领域拓展
4、艺术设计传媒类:在装潢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上,积极向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专业领域拓展。
5、文化教育类:主要专业方向为英语教育、商务英语、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向文秘等专业领域拓展。
6、旅游类:主要专业方向为旅游管理、烹饪与营养。
7、土建类:主要专业方向为建筑工程技术。
(二)专业层次结构
我校各类专业按普通专业、重点专业、品牌专业构成三个专业层次,通过三至五年的时间,在认真抓好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建设数控技术、烹饪与营养、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英语教育、计算机网络、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脑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等院级重点专业,创办制种、农副产品营销专业。在形成自身特色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在省内具有比较优势,具有鲜明特色,具有长期稳定的人才需求或发展潜力的重点专业。在此基础上,建设1-2个品牌专业。
五、规划的实施
为实现学院专业发展规划,达到预期的目标,制定以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学院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牵头,组织行业协会、企业界、教育界、政府职能部门的专家参与,成立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各系部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各系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各专业制订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把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每个环节纳入到统一的领导之下,以保证该项工作按照既定的规划顺利实施。 
2.学院及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各系部都要保持与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不同层面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及时掌握甘肃及周边地区产业政策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定期进行人才需求的市场调查预测,适时调整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专业设置和建设与人才培养具有前瞻性。 
3.健全和完善学院专业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参照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的要求,制定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每年定期对重点专业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和整改。 
(二)加大投入,改善专业建设硬件条件。 
1.每年用于专业建设特别是重点专业建设的费用不少于80万。
2.进一步充实现有实验实训室的仪器设备,改善条件、完善功能,尽快建成各专业类的生产性实训中心,营造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
3.加大教学经费特别是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学校每年拿出学生学费的10%作为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满足实践教学对消耗性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需求,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基本条件。 
4.加速教学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校园网并不断完善其硬软件设施,2-3年内将20%的教室建成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到规划期满,通过系统集成,利用甘肃高职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5.加强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更新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实验室。加强基础实验室建设和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到基地的科研功能,建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到2010年,使所有专业都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三)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抓好专业教学软件建设。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学院制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潜能;有利于全院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高效使用。
按照人才培养思路,健全和完善各种教学管理文件,实现专业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学院各专业严格执行相关程序,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群)的分析,确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适当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整合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和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制定学年学分制管理办法,建立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和学院办学定位、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2、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建设
学院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从社会需求出发,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按照“能力为本,保证基础,强化应用,体现先进”和课程模块化的原则,建立健全通识课程平台,按大类统一专业基础平台,以“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思想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
各专业理论教学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注重人文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构建“课程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使两个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按课程改革的思路,将课程设置为人文社科课教学模块、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块、专业(必修、按专业方向分模块限选)课教学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模块等四大课程模块,在课程体系中精设基础课、突出主干课、加强技能课、增加选修课,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各系(部)要按学院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总体思路的要求,认真开展课程建设,围绕专业主干课程,从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到2010年,力争建成一批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主要专业的主干课程均制订出与职业教育要求紧密结合的课程标准,按学院精品课建设规划建成一批院级和省级精品课程。 
3进一步推动专业教材建设
重点推进重点专业的教材建设,使每个重点专业形成适合专业教学使用的高职系列教材。努力创造条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高职规划教材的建设和编写工作,同时编写一批具有本校特色的自编教材和实训指导教材。 
4、学院每年从学生学费中拿出5%设立教学研究和改革基金,用于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的开展。鼓励广大教师围绕专业建设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积极争取一批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省级教研教改课题立项、结题、获奖。 
(四)突出重点,加快重点专业建设。 
1.全面启动重点专业建设,重点扶持建设8个专业。围绕重点专业建设,制订配套和倾斜政策,创造条件申报参与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力争有1-2个专业分期进入试点行列。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并每年对试点专业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2.学校每年拨出教学设备经费和科研经费的50%作为重点专业的设备建设经费,使每一个重点专业都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实验、实训条件。鼓励和扶持各重点专业加强科研和技术开发,利用人才优势和实验实训设备设施,通过各种方式与企业联办或自主创办产业和实体,融教学、职业培训、科技开发、生产服务四位一体。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以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发展潜力师资梯队为目标,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到2010年,争取有2人以上进入省级学科带头人行列;到2010年,共投入10万元用于师资建设,强化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优先为重点专业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优先保证重点专业的教师到国内的大学、企业、科技机构进修、考察和交流,以形成专业技术水平高、教学质量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帮助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到2010年,获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要达到50人,高级技术职称达教师总数的25%以上,其中正高职称3人以上,为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打好基础。
4、加强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我院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专职研究人员与兼职研究人员相互结合的原则,聘请兼职高职教育研究成员,成立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室。同时提倡人人参与教学研究和学科研究,努力形成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特色和研究专长。到2010年,每年在CN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论文5篇;争取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零的突破;建立科研和教改立项制度,争取有一批高质量的院级科研及教改项目立项。
5.积极为重点专业创造条件,开拓国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以各种方式建立与国内相关高校系科、科技机构以及企业的稳定合作关系,以提高专业的知名度。 
(五)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校企联办专业。 
1、办好学院的信息技术开发公司,一方面为本院相关专业学生实训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办学效益;另一方面积极开发研制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目,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2、校企联合办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学院要下大力气,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同一些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企业出资金和设备、学校出场地和技术,共同建立以企业命名的专业实验实训室或研究所,联合开展科技开发和职业培训,吸引企业参与办学共同培养学生,实现校企联办高水平专业。 
3、认真落实学院《关于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各系的主干专业都要有直接和企业签订的订单。
4、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并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
我们要认清开放的教育市场和人才市场的新形势,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学内容、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等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我院学生参与竞争的能力,加快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开创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美好的未来。
 
                              2006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