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1日 点击数:6,676 字号:【

专业2:康复医疗技术

一、项目建设团队

项目负责人:

杨如松  医学技术与信息管理系主任       副教授

项目组成员:

张国忠  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

毛照海  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附属医院副院长     主任医师

宗武三  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附属医院副院长     主任医师

寇永恒  医学技术信息管理系教师          副教授

张开礼  办公室主任                      副教授

王 刚   医学技术与信息管理系教师        副教授

高万飞  医学技术与信息管理系教研室主任  讲师

杨建红  医学技术与信息管理系教师        讲师

何多谊  医学技术与信息管理系教师        讲师

郝德霞  医学技术与信息管理系教师        讲师

侯相民  医学技术与信息管理系教师        讲师

赵文杰  医学技术与信息管理系教师        讲师

马  琪  医学技术与信息管理系教师        讲师

李世海  医务室医生                     主治医师

韩永昌  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医生    住院医师

                        

 

二、建设背景

(一)康复医学迅速发展,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和生命质量的追求愈来愈高,对康复的期望愈来愈强。国家规定在二级乙等以上医院必须设立康复科,满足人们对康复治疗的需要。但中国康复医学会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仅有2万名从事康复的医务人员,其中康复治疗师不过5600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有0.4名康复治疗师,按照国际标准的10万人口配备30名计算,缺口高达35万人。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农村县乡和城市社区是医疗卫生工作的最基层,国家正在重点进行农村和社区基层卫生组织建设,因此培养大批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势在必行。

(二)残疾人权益保障日益提升,服务对象规模庞大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促进病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的医学技术专业。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老年病比例增加,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率增高,功能障碍者的康复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甘肃省“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残疾人康复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康复服务体系、多层次康复保障制度,残疾儿童及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覆盖面稳定在80%以上。但目前的现状是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 目前我国有 8296万残疾人, 涉及 2.6 亿家庭人口, 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近 5000 万, 2 亿多的慢性病患者及7000 多万老年人均有康复需求。

(三)康复治疗人才培养滞后,专业内涵亟需提升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 20 世纪3 0 年代就已兴起康复医学,并且迅速发展,我国是在改革开放后的 20 世纪8 0 年代初才开始引进。甘肃省康复医疗纵向看发展迅速,但与经济发达的省份横向比较在康复人员、技术、设备、机构设备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已经建立起来的康复医疗机构,多是由理疗科、针灸按摩科“翻牌”组建的,康复医疗人员多数是理疗、针灸、按摩、护理人员改做康复工作的,缺乏系统的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影响康复医疗质量的提高。农村县乡和城市社区多数没有开展康复医疗工作,社会上设立的 “康复中心”等存在着严重的医疗隐患,特别是康复医疗人员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影响康复医疗质量的提高。目前在甘肃省仅有4所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其中本科层次1所,专科层次3所,总计年培养人数约300人。各院校办学体制机制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不相适应,培养规模小,专业人员服务能力弱,因此,创建优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是我省卫生事业长足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建设基础

(一)办学经验丰富,办学成绩突出

我院医药卫生类专业前身为原武威卫生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1969年建校,先后开设中医专业、西医临床专业、社区医士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卫生保健专业、妇幼医士专业、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口腔护理专业等,多年来为武威、金昌、张掖、酒泉、白银等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医疗人才;我院与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重庆大学等合作开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等成人专科、本科学历等继续教育工作,注册学生达5000多人,提高了武威及周边地区医疗队伍素质,为我省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原武威卫生学校整建制并入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2013年增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当年开始招生,连续4年面向全省招生358人,目前在校生220人。招生规模不断上升,为社会培养了近162名中级保健按摩师,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99%。

(二)附属医院特色鲜明,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

2015年,整合武威市、区中医院成立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附属医院,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级“三级乙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甘肃省区域中医药服务中心。设有12个职能科室,其中骨伤科、康复科、糖尿病科、风湿骨病科等是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康复科已建成为甘肃省河西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附属医院为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师创造了学习、交流和实践的平台,提升专业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果丰硕。目前开辟了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省康复中心、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第二医院等15个校外实训基地,通过聘请医院临床一线专家和双师型技术骨干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建立顶岗实习校院双重管理制度等方式,为“校院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基本保障。

(三)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结构趋于合理

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该专业目前任课教师有61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兼职教师16人;正高3人、副高27人、中级28人,教师教研教学成果显著。专业师资队伍如表2-3。


 

表 4-2-2-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师(部分)情况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学历

学位

职称

研究方向

获得荣誉(部分)

科研、项目名称(部分)

1

张国忠

本科

 

针灸主任医师

康复

省级指导老师三等奖

推拿压揉合颈椎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

2

毛照海

本科

学士

主任医师

中医

甘肃省名中医

肾炎灵Ⅰ号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70例

3

宗武三

本科

学士

主任医师

中医学

甘肃省名中医

养血止痛方治疗偏头痛218例

4

张仁德

本科

 

针灸副主任医师

康复

武威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益肾壮督冲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5

寇永恒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康复

双师素质教师

 

6

张开礼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中医

双师素质教师

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护理学》主编

7

党延斌

本科

 

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康复

武威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临床研究

8

胡斌祥

本科

 

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

临床医学

院级先进工作者

髌骨骨母细胞瘤1例报告

9

张虎梅

本科

学士

主治医师

康复

 

 

10

王多德

本科

 

副主任中医师

中医

武威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疏肝通络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11

高万飞

本科

硕士

讲师

中医

双师素质教师

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探析

12

杨建红

本科

学士

讲师

康复

省级指导老师优秀奖

针灸治疗慢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13

何多谊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中医临床

双师素质教师

 

14

张建辉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药学

专业带头人

在职业中学中开展说课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15

王刚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中西医临床

 

 

16

郝德霞

本科

学士

讲师

中西医临床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病理类型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17

马琪

本科

学士

讲师

中西医临床

 

 

18

蒲明兰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生理

 

直观图示法在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四)实验实训条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5个,包括物理因子实训室、运动实训室、作业治疗实训室、言语实训室、传统康复治疗实训室。在建实验实训室有针灸推拿、中医基础实训室、针灸推拿模拟诊室、保健实训室4个。实验室总面积1200余平方米,设备总数295余(台套),总价值281余万元,可同时容纳300多名学生实训。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如表4-2-2-2。

表4-2-2-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业设备配置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实训项目

设备配置要求

主要设备

总值(万)

物理因子实训室

站立与步行功能训练技术、牵引技术;电疗、光疗、腊疗、冷疗、水疗、超声等物理因子治疗等

 

PT训练床、电脑远红外按摩理疗床、直流电治疗仪 、药物离子导入治疗仪、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经皮电刺激神经治疗仪、高压脉冲电治疗仪、音频电疗仪、干扰电疗仪、  电脑调制中频电治疗仪、超短波电疗仪、激光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电磁治疗仪、康复治疗仪

40.7

作业治疗实训室

作业分析与分类、作业治疗评定制定作业治疗处方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合理选择改善心理状态的作业训练方法等

儿童助行器、姿势矫正镜、上肢推举训练器、平衡踩踏车、双轮助行器、 四轮助行器、儿童双轮助行器、摇滚跷跷板等

10.1

传统康复治疗室

针灸、推拿、理疗等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等

推拿手法参数测定仪、针灸手法参数测定仪、多功能艾灸仪、针灸床、按摩床等

49.7

言语治疗室

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中康汉语构音障碍评定法、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S-S法)等

仿真水果、认知拼装积木、穿衣板、几何图形插板、认知图形插板、儿童认知训练组件 、认知拼装图片、几何图形插板等

9.0

运动实训室

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松动术、牵引术、肌力和肌张力训练、有氧训练、呼吸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放松训练、转移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等常用运动疗法技术等

坐式踏步器、踏步训练器、运动训练架、腰部放松器、弧形腹肌训练器、骑马训练器、划船运动器、肩抬举训练器、半球体平衡板、手功能训练器等

80.7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指导方针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果丰硕。目前开辟了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省康复中心、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第二医院等15个校外实训基地,通过聘请医院临床一线专家和双师型技术骨干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建立顶岗实习校院双重管理制度等方式,为“校院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基本保障。校外实训基地如表4-2-2-3所示。

表4-2-2-3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产学合作单位

等级

合作开始时间

1

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附属医院

三级乙等

长期

1

甘肃省中医医院

三级乙等

2015年

2

甘肃省康复中心

三级乙等

2015年

3

平凉市人民医院

三级乙等

2014年

4

陇南市人民医院

三级乙等

2014年

5

天水407医院

三级乙等

2014年

6

临夏州人民医院

三级乙等

2014年

7

定西市人民医院

三级乙等

2014年

8

武威市人民医院

三级乙等

长期

10

凉州区医院

三级乙等

长期

12

武威肿瘤医院

三级乙等

长期

13

白银市人民医院

三级乙等

2014年

14

庆阳市人民医院

三级乙等

2014年

15

金昌市人民医院

三级乙等

2014年

 

 

(五)社会服务不断增强,社会效益显现

1.培训鉴定工作突出

我院作为“武威市保健按摩师鉴定基地”,每年承担武威市保健按摩师的培训与鉴定工作,已为社会培训培养了近162名中级保健按摩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指导,每年面向全省基层全科医生培训社区康复适宜技能,组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和专业教师进社区义务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教育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2.成立武威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成立了武威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教师汇编《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武威市推广项目资料汇编)》,在基层乡村医生和在校学生中开展16项中医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受到了武威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的肯定。

四、建设思路

认真落实甘肃省教育厅 、财政厅“关于实施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通知”精神,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落实《 甘肃省“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的精神,在全省各市、各级医院设立康复诊疗科室,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权利的平等就医的目的,使康复从基层抓起。加强残疾人口学、康复医学、特殊教育、盲文、手语、残疾人体育、残疾人社会工作等基础学科建设,建成一批在省级及以上有一定影响的重点学科的专业技术人才,带动全省康复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推动学术和科研进步,进一步扩大甘肃省康复事业在全国康复医疗服务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探索院校共同体办学机制,创办康复治疗教学中心。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建设创客空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共同开发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材和视频等优质资源。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院校人才双向交流机制。以专业现有设施设备和人才优势资源为支撑,开展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争取建成甘肃省职业院校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五、建设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落实甘肃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通知”精神,围绕《甘肃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甘肃省“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精准扶贫等重大战略,抢抓康复治疗专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附属医院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康复科特色优势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探索院校共同体办学机制,推进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创客空间为平台,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完善院校人员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现有设施设备和人才优势资源为支撑,开展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引进开发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通过三年建设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打造成专业特色鲜明、服务于地方卫生事业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

(二)分项目标

1.校院合作

探索院校共同体办法机制,建成1个康复治疗技术教育中心。

2.创业就业

建立康复治疗创客空间,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3.教学改革与建设

以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引进并建成2门慕课、建成两门核心课程微课视频,在2门核心课程中进行 “面授+在线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4.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大师工作室、教师流动工作站,加强院校深度融合,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6.社会服务

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保健按摩师的培训及鉴定,发挥社会效益。

7.国际交流与合作

开展国内外交流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康复理念、康复技术、专业标准、课程体系。

六、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推进合作育人,增强办学活力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而“院校共同体”就是职业教学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需求的桥梁。“院校共同体”是把学校和医院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建立有利于康复治疗专业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院校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

1.探索院校共同体长效机制

本着“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合作互补观念,通过共同推进教育发展,通过招生方式、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的改革,完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院校共同体长效机制。

2.创造师资共同体互补机制

实施院校“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各专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学院兼职教师,医院根据需求,聘请学院专业教师担任相关部门的专业理论指导。学院安排专业教师去临床一线锻炼,增强临床实践能力,通过行业技士与学院教师“一对一”结对互助,逐步实现“身份互认、角色互通”。

3.培育专业共同体建设机制

由医院提出最新岗位需求和标准,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岗位要求深层联通,院校双方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学院教师主要做课程的教学设计、体系性知识的讲解,对医院教师实践指导的提炼总结等工作;医院教师主要从事教学项目的选择、经验性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以及对学生实践操作的专门指导。专业教师与医院教师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材的编写、课堂项目的选取、教学组织实施和教学成果评价。

4.建设资源共同体互助机制

把医院的资源支持和学院专业设置对接,委派行业技士常驻学校帮助教学,学院通过专业的对应和调整,为医院的员工培训、员工补充提供专业帮助和专门服务;推动医院资源和学院工作双向“融入”,院校共同体按行业要求改造教学场所、改进教学设备,共建集教学、医疗、科研于一体的教研实训基地;学校资源的“开放”与医院的需求相结合,营造院校团队合作环境。

5.院校共建康复治疗技术教育中心

康复治疗技术教育中心的成立旨在凭借学院的教学设备及专业师资力量的基础优势,结合医院的行业信息优势和先进的康复治疗理念,将康复治疗行业发展的先进技术融入到专业教学和培训过中,由医院康复治疗技师和学院专业教师混编组建团队,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培养康复专业人才。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就业方向、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我院专业教师与附属医院相关人员共同制订中心合作运行管理机制,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使其成为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的高水平的实训基地。

(二)建设康复治疗创客空间,促进创业就业发展

在原有康复治疗实训室基础上,建设“康复治疗创客空间”,主要功能是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熟悉行业背景,社会需求,选择合适的岗位,树立创业的思路,为专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满足创业就业活动的开展,设置了交流创业空间和技术指导空间。交流创业空间的建设由系部牵头,专业教师配合,拟在原有的康复治疗模拟诊室基础进行改造,设计二个研讨室,配备PT床、PT凳、光疗、腊疗等临床康复设备,结合专业特色与优势,选定创业主题,并成立相应的创业主题指导团队,根据主题的需要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创业主题要求尽可能面向专业优势,发挥专业特色,紧贴市场需求;提炼的新技术新方法经过实践得到行业专家的认可,经学院审批后申报新技术专利。发挥就业服务功能,提供专业的康复技术服务培训,为学生的创业就业奠定基础。

(三)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1.引进并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

顺应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采取引进、开发等途径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实际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以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素质提高为核心,促进学生自主在线学习。将引进2门慕课,选取两门核心课程,进行微课建设。

2.加快混合式模式改革

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开展 “面授+在线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

(四)“深度融合”、“互认互换”,提升“双师型”队伍

1.强化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

鼓励临床医生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加速双师队伍建设,构建专业教师上岗进修,临床医生上讲台授课,建成“行业骨干+教学能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创建大师工作室,提高行业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

建立大师工作室,聘请临床一线专家与我院专业骨干教师组建大师工作室。通过专家引领、理论学习、校企合作、课题研究、案例开发、教学观摩、主题讲座等平台,以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学习与交流方式,切实提高工作室成员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培养其逐步成为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努力形成充满教育智慧的名师工作室团队,促进我院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

大师工作室主要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主题,注重“创新、行动、分享、提升”的特质,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技能竞赛成果转化和师资培训项目开发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为交流载体,基于工作过程以及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法,逐步形成融“学、产、研、培、训”于一体的高效工作团队,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

3.创建教师流动工作站,提高学院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选派学院骨干教师进入流动工作站,发挥我校的智力优势,在学院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康复科)开展康复医疗服务,支持附属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建设与发展。强化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实现临床经验与理论授课的同步性。

通过大师工作室和教师流动工作站的培养,实现学校教师与临床医生之间的身份互认、角色互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深化院校人才的双向交流,打造以行业大师为引领、教学能手为中坚、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一流“双师型”师资团队。

(五)加强国际化交流学习,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

1.加强国际化交流学习,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加强国际交流和学习,支持教师到国外一流名校进修、访学、合作。建设期间选派10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学习和进修,引进国外先进的康复理念和康复技术,提高师资的专业水平,把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推向世界。加强中医康复技术在国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促使国内外康复理念和康复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康复治疗的临床实用性。

2.引进开发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

深化职业教育国际化交流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开发具有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国际通用的专业课程标准。将国际先进的康复工作流程、技术服务标准、管理方法引入并融入教学中,形成适合我院专业发展学院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能够推动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优质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标准与国际接轨。

(六)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改建扩建校内实训室,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使其既满足本专业“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又具备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拓宽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内涵建设,以满足教学见习、课程实训和顶岗实习以及师资培训的需要。

1.校内实训室建设

根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就业方向、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与康复临床一线的专家共同论证校内实训室建设规划,新建针灸推拿与中医基础实训室、针灸推拿模拟诊室、保健按摩实训室,使其既满足本专业“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又具备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建立并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校内实训室见表4-2-2-4所示。

4-2-2-4 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一览表

项目名称

承担教学内容

服务面向

完成时间

针灸推拿与中医基础实训室

望、问、闻、切

康复、针灸

2017

针灸推拿模拟诊室

针刺法  推拿法

康复、针灸

2017

保健实训室

足疗实训

康复、针灸

2017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进一步拓宽校外实训基地,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评估和管理办法,培训实训基地师资,以满足“校院合作、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对“双师”素质教师培训的要求。着重进行制度建设,建立深度融合和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培养学生掌握社区康复治疗适宜技术,以满足社区卫生发展的需要,拓宽就业渠道。新建校外实训基地如表2-6-2所示。

 

 

4-2-2-5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校外实训基地名称

实训内容

建设情况

1

甘肃省肿瘤医院

康复治疗临床实训

新建

2

甘肃省人民医院

康复治疗临床实训

新建

3

甘肃省第二医院

康复治疗临床实训

新建

 

(七)发挥专业优势和特色,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社会培训

依托“武威市第十职业技能鉴定所”,利用教师专业优势开展保健按摩师的培训工作,二年内培训保健按摩师200人次。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开展康复技士考试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自信心。

2.技术服务

专业教师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康复医疗服务,利用学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等平台,积极向基层推广多发病常见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积极推动武威市工伤康复、残疾人康复等康复事业的发展;每年组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下基层义务进行康复治疗活动,培养职业道德,让城市和农村残障人员,脑血管病后遗症的患者普遍得到康复治疗服务。

3.技能鉴定

依托“武威市第十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中级保健按摩师技能鉴定工作。

 

七、建设进度计划

表4-2-2-6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进度计划表

建设内容

建设项目

验收要点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体制机制创新

院校共同体

 

 

1.建立康复治疗技术教育中心

2.制定院校共同体运行机制、管理和保障机制

开展教师、学生的实践培训

康复治疗创客空间

 

1.建立康复治疗创客空间,配备基础设施

2.制定院校共同体运行机制、管理和保障机制

人员培训、专利申请、参加竞赛、社会服务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选取2门课程进行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建设

引进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引进2门慕课

建成2门核心课程微课视频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

 

1.制定教师医生工作管理办法

2.建立大师工作室

3.建立教师工作流动站

1.临床医生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

2.老师考取执业资格证

3.实现学校教师与临床医生之间的身份互认、角色互换。

实践教学

校内实训室

理疗实训室、传统康复实训室

针灸推拿与中医基础实训室、针灸推拿模拟诊室、保健实训室

 

实习基地建设

 

 

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第二医院

技术技能积累和服务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保健培训

 

开展保健按摩师工作1次

开展保健按摩师工作1次

国际交流合作建设

 

 

派6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学习与进修

 

1.派4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外学习与进修

2.推广中医康复技术

3.对接1-2所国外康复院校


 

八、项目经费预算

项目经费预算如表4-2-2-7所示。

表4-2-2-7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经费预算表

建设内容

合计

(万元)

地方财政(万元)

学院自筹(万元)

行业企业(万元)

总计(万元)

649

420

199

30

2016年度

2017年度

2018年度

2016年度

2017年度

2018年度

2016年度

2017年度

2018年度

150

270

 

 

110

89

 

16

14

体制机制创新

院校共同体

基础设施

100

50

50

 

 

 

 

 

 

 

运行机制制度建设

6

 

 

 

 

2

2

 

1

1

人员培训

6

 

 

 

 

2

2

 

1

1

康复治疗创客空间

基础设施

60

 

60

 

 

 

 

 

 

 

运行管理制度建设

10

 

 

 

 

5

5

 

 

 

人员培训

10

 

 

 

 

5

5

 

 

 

专利申请

5

 

 

 

 

 

5

 

 

 

参加竞赛

10

 

 

 

 

5

5

 

 

 

社会服务

6

 

 

 

 

2

2

 

1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10

 

 

 

 

5

5

 

 

 

课程建设

引起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6

 

 

 

 

6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10

 

 

 

 

5

5

 

 

 

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

8

 

 

 

 

3

3

 

1

1

教师医生身份互认建设

8

 

 

 

 

3

3

 

1

1

技能大师培养

6

 

 

 

 

2

2

 

1

1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260

100

160

 

 

 

 

 

 

 

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14

 

 

 

 

5

5

 

2

2

康复治疗培训

24

 

 

 

 

10

10

 

2

2

创业就业指导

10

 

 

 

 

5

5

 

 

 

国院交流与合作

师资国际化培训

40

 

 

 

 

20

20

 

 

 

引进开发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

25

 

 

 

 

20

 

 

3

2

推广传统康复技术,服务“一带一路”

15

 

 

 

 

5

5

 

3

2

合计

 

649

 

 

 

 

 

 

 

 

 


 

九、预期成效

通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对全省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管理机制的创新、技术积累与社会化服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等几个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

(一)“院校共同体”体制机制改革预期成效

“院校共同体”体制机制改革,以规范化、科学化的操作形式,健全医院参与制度,吸引医院深度参与康复治疗技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表4-2-2-8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预期成果(一)

 

项目负责人

张国忠

任务描述

通过与院方协商,完成“院校共同体”办学机制改革

预期目标

1.完成制度建设,制定院校共同体运机制和保障机制

2.建成康复治疗技术教育中心

实施过程及预期成果

2017年

1.成立康复治疗技术教育中心

2.制定院校共同体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2018年

1.开展教师、学生的实践培训

2.按照职业规范开展临床康复治疗服务

验收要点

“院校共同体”办学机制改革

 

 

 

 

 

(二)建设创业孵化基地预期成效

表4-2-2-9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预期成果(二)

 

项目负责人

杨如松

任务描述

成立“康复治疗创客空间”,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和创业指导。

预期目标

成为学生创业就业的实践基地

实施过程及预期成果

2017年

1.成立康复治疗创客空间

2.制定康复治疗创客空间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2018年

1.开展师生的康复治疗服务

2.学习养生馆、按摩诊所的运行模式

验收要点

申请1项康复技术国家专利

(三)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预期成效

在课程建设中引入“互联网+”思维,让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化教学相互融合。积极建设慕课﹑微课等在线教学资源,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表 4-2-2-10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项目预期成果(三)

 

项目负责人

高万飞

任务描述

以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素质提高为核心,不断完善教学资源

预期目标

1.选取2门核心课程,制作微课作品

2.引进2门慕课

实施过程及预期成果

2017年

引进2门慕课

2018年

建成2门核心课程的微课视频

验收要点

慕课引进评价、核心课程的微课作品

(四)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预期效益

构建好“全程化、全员化、全域化、全球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表4-2-2-1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项目预期成果(四)

 

项目负责人

杨如松

任务描述

全程融合,加速双师队伍建设,构建专业教师上岗进修,临床医生上讲台授课。实施教师医生身份互认、角色转换,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预期目标

1.培养康复治疗名师5人。

2.支持教师到国外一流名校进修、访学,计划3年派10名教师国内外考察学习。

实施过程及预期成果

2017年

1.选拔名师培养对象

2.组建专业团队

3.制定名师工作管理办法

4.派10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国外学习与进修

2018年

1.完善名师工作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

2.实现学校教师与临床医生之间的身份互认、角色互换。

验收要点

建成大师名师工作室、教师流动工作站

(五)技术技能积累和服务项目

发挥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武威市第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社会服务功能。

表4-2-2-12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项目预期成果(五)

 

项目负责人

侯相民

任务描述

专业教师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康复治疗创客空间、学院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开展康复医疗服务,利用学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平台,积极向基层推广多发病常见病的中医诊疗服务。

预期目标

1.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2.中级保健按摩师鉴定

实施过程及预期成果

2017年

1.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2.开展保健按摩师培训与鉴定

3.社区服务

2018年

1.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2.开展保健按摩师培训与鉴定

3.社区服务

验收要点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保健按摩师培训与鉴定、社区服务

十、标志性成果

表4-2-2-13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项目预期成果

 

序号

成果类别

国家级

省(部)级

市级

院级

1

生产性实训基地

(康复治疗教育中心)

 

 

 

1

2

就业创业平台

(康复治疗创客空间)

 

 

 

1

3

申请专利

1

 

 

 

4

引进在线课程

2

 

 

 

5

开发在线课程

 

 

 

2

6

教学团队

 

 

 

1

7

精准扶贫康复服务基地

 

 

1

 

8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1

 

总计

10

3

 

2

5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